促进保险行业和汽车行业融汇和良性发展

2015-08-25 11:30 来源:网络 编辑: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和驾驶人迅猛增长,近5年机动车年均增量1500多万辆,驾驶人年均增量2000多万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

  但与此同时,巨大的机动车保有量也导致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有数据表明,道路交通碰撞使各国损失1%-3%的国民生产总值。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车辆安全性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以往主要关注造成人员伤亡的高速碰撞,而汽车低速碰撞的比例和造成的损失是我们长期忽视的区域。按照国外79%的前碰和追尾事故的占比计算,涉及前后保险杠的低速碰撞在370万次左右,如果采用不合理的设计导致维修成本平均增加100元/车,损失可高达3.7个亿。

  不同安全等级的车辆所呈现的交通事故率以及发生事故后的人员及车辆损伤程度相差极大。安全等级高的车辆会加强汽车的安全配置和性能设计,通过AEB、ESP、ABS等主动安全系统有效规避或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率和事故严重程度;通过合理的车辆结构设计,在交通事故中达到车损人不伤、车毁人不亡,降低车辆损伤强度和维修费用。

  中国汽车保险发展数十年,尤其近十年随着汽车产销量的爆发性增长发展迅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13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达4720亿元,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二位。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车险利润却在逐年下滑,2014年车险业务几乎陷入全面亏损僵局。

  其中,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是导致车险承保利润下滑的主因,而造成综合成本率高的重要原因是车险费率体系的内在缺陷。相较国外而言,除了缺乏对各项风险的精细化把控外,收取保费的基准“购车价格”也在很长一段时间之中饱受争议。之前我国商业车险费率体系是以“购车价格”为费率标杆进行风险维度划分,在条款和费率设计上具有较大同质性和缺陷,尤其没有体现出购置价格相近车辆赔付率由车辆本身品牌和物理属性所导致的差异。借鉴国外经验,引入国际通行的“车型定价”模式,是现阶段车险费率改革的必然趋势,即从车型上细分风险等级,准确判断不同车型的预期赔付成本,结合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来控制不同车型业务的保费充足率,在核保政策上加大对低风险车型的倾斜力度,对高风险车型进行严格管控,解决普遍存在的“高保低赔”问题,促进车险经营更加科学、精细和公平,而车辆安全性能、维修成本等是关乎车型定价的关键因素。

  汽车赔付风险分级可涵盖车损险分级、三者险分级以及盗抢险分级。其中车损险是影响保费的主要险种,于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影响最大。综合各国的计算方法,车损险有三个主要参考因素:RCAR低速碰撞试验结果、一揽子易损零配件价格以及常见维修项目工时。

  有别于碰撞安全认证试验,RCAR低速碰撞试验在尽可能模拟实际道路碰撞的情况下,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评价测试车辆的易损性、易维修性以及维修成本。测试车辆经过碰撞后的修理费用将作为该项测试的评价指标。经研究表明,相同碰撞条件下,不同车辆的碰撞表现截然不同,其维修费用最多能相差6倍。

  从汽车碰撞安全的角度进行汽车赔付风险分级可准确预测车辆未来的赔付风险。在保险公司与汽车厂商之间搭建沟通平台,结合第三方汽车安全研发及测试机构的研究成果,从保险行的角度督促和影响汽车厂商制定更有利于保险行业的售后政策,设计和生产安全性更高、维修成本更低的车,提升保险行业的话语权,实现行业间合作共赢,并最大程度使消费者受益。

  在国外,RCAR和IIHS是车型保险安全分级的国际通行成熟评价体系,并广泛应用于保险行业。国际RCAR的经验证明,50%以上的汽车保险赔付发生在汽车修理费用上,零配件价格和车辆维修工时是影响汽车保险价格的主要因子。英国、德国、西班牙等保险业发达国家,将车型保险安全分级体系成熟应用到保费厘定,将车型作为重要风险因子放入保费计算模型,提高了保费与风险的匹配程度。

  针对我国车险行业困境,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进行商业车险市场化改革,基本方向就是由“保额定价”转变到“车型定价”,车险市场正遵循政策引导,逐步将车型推向定价的重要因子。改革试点以来,这一跨越性变革可有效降低定价模型的复杂程度和波动性,显著提高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然而,目前尚未深入到车型安全相关的风险分级和应用,深化车险市场改革还需参考国际通行成熟的车型保险安全评价体系。

  作为国家一类汽车测试与研究机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着力于开展车辆保险安全研究的专项工作。中国汽研与国际相关机构进行了频繁的交流沟通,建议我国汽车保险行业与车安全技术研究机构合作研究引入IIHS及RCAR体系,通过跨行业合作和资源整合,快速形成科学的费率定价和评级体系,解决当前保险行业费率问题。

  同时,中国汽研开展了与国内行业机构、各保险公司的频繁交流,对车辆与保费、碰撞产生的维修工时、维修费用信息以及汽车后市场认证等方面进行过深入调研,初步明确了开展车辆保险安全评价工作的方向和思路。中国汽研将联合保险专业研究机构和保险公司,逐步建立中国车辆保险安全评价体系,稳步开展汽车行业与保险等相关领域的新型商业模式研究,将测试评价结果应用到汽车主机厂、保险机构、汽车维修等领域,刺激并拉动车辆安全性能优化升级,促进汽车保险定价、理赔的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防范经营风险、规范市场秩序,保护险消费者权益,推动保险行业和汽车行业融汇并进及良性发展。

  中国汽研将对各种测试车辆的总体安全和损失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维修工时、配件价格及保险平均赔付率,通过行业精算推测,对车辆高速碰撞测试中车体损伤、人员伤害情况以及车辆低速碰撞测试中损伤部件、维修工时和维修费用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积极助推研究成果与保险业的融汇应用,促进车险定损、理赔标准化。同时, 通过车辆安全评价结果及车型保费引导消费者理性选车用车,促使汽车生产企业提高汽车安全性能,设计维修友好型车辆,降低零部件及工时水平,从而积极推动车辆安全设计改进,引导消费行为,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保险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重要,中国的保险业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中国汽研希望在保险行业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为保险行业相关机构、保险公司等服务,通过跨业合作,带动整个汽车后市场服务能力提升,拉动汽车配件、保险等上下游产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多种业态模式互补、服务供给充足、社会保障有力的市场体系,较好地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多品牌、多车型的消费需求,从而有力支撑汽车工业发展,协助保险行业成为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抓住机遇,共同推进保险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